首页 川控视界 川控观点
外资流入为何持续超预期
2022-06-27      来源:      55
自五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开始出现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现象:外资一改过去几个月—也就是自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持续净卖出的状态,开始大幅加仓回流A股,甚至在最近一个月内接连出现三次单日净流入资金超过百亿的情况,流入的持续性之强、规模之大,在过去几年中也较为罕见。

1.jpg


自五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开始出现一个不得不令人关注的现象:外资一改过去几个月—也就是自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持续净卖出的状态,开始大幅加仓回流A股,甚至在最近一个月内接连出现三次单日净流入资金超过百亿的情况,流入的持续性之强、规模之大,在过去几年中也较为罕见。尚未走完的六月,北向资金对A股的净买入金额已经超过620亿元。目前,北向资金在A股的持仓金额已经接近1.8万亿,且长期呈现稳定流入的趋势。那么,近期外资为何对A股突然信心暴增,流入速度出现明显加速向上的迹象?未来是否还还会持续买入?这是本文想要尝试探讨的问题。


2.jpg


01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底部基本确立

自3月底疫情大爆发以来,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的核心腹地,因疫情管控的需要,一下子陷入了整体静止,悲观情绪也在彼时达到了顶峰,看衰中国经济前景的言论层出不穷。但随着疫情数据的断崖式拐头,管控形势的明确向好,以及复工复产数据开始全面恢复至90%以上,世界开始逐步认可中国疫情管控的成效,并开始憧憬经济筑底之后的报复性反弹——由于我国领导人在多时多地多次提到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即5.5%的GDP增长的任务——未因疫情管控而发生变化,那么短期内伴随可预见的刺激政策以及压抑的需求报复式反弹所带来经济短期V型反转,拥有较高的确定性,增强了外资的信心。

02  政策环境明显好转,部分受打压行业出现曙光

年初以来,国内政策方面大力打击整顿互联网平台垄断和义务教育课外培训行业,互联网和教育行业上市公司遭受暴击,尤其是香港和境外上市相关公司,许多跌幅高达90%以上。基于此,国外投资者开始怀疑中国政策预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反应在A股上则是沪港通资金大幅流出,纷纷“用脚投票”。


但随着疫情的爆发,以及国内不断显现且日益严重的经济内外部压力——包括濒临崩溃的房地产、快速下滑的外需、快速增长的失业率、大量的裁员、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及企业家不断丧失的投资信心,迫使我国的政策环境发生明显的转向,我党执政的着力点,也开始逐步转变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譬如去年最惨的平台经济,目前的政策论调已从强调“限制资本无序扩张”,转变到“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譬如过去几年频繁打压、限制的房地产业,已经出现房贷利率快速下行(从6.25%快速下行至4.25%),限售限购政策大幅放松,首付款比例大幅下行以及公积金贷款金额大幅上调等明显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变化。这可能是整个政策态度转变的一个缩影。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策的制定将以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为核心导向。从国际资金的角度来看,当前时点加速配置中国,显然是一个风报比最优的时点。

03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周期错位,成为最优避风港

俄乌战争以来,以石油、天然气等为主要一次性能源的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且由于其过去几年大量且毫无节制的超发货币,导致供应链生产水平的提升远远跟不上需求和价格增长,这些积累的矛盾受到俄乌战争影响以后,以极其尖锐的姿态快速爆发出来。典型的如美国,正遭遇4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其2022年的全年通胀率可能达到10%,但其GDP增速可能仅为2%-3%之间,意味着民众的真实购买力在2022年至少折损了7%-8%。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不得不祭出加息的大旗,股票投资者如临大敌,因为这将有极高的概率导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周期,况且加息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美国的通胀局面。如果说美国还可以依赖华尔街的种种手段,让世界美元回流美国,以保证美国自身不至于发生重大的金融危机的话,那么欧洲可能就是一只躺在砧板上待宰的鱼了——产业的空心化和绿色化,将加速通胀螺旋似的自我进化,且似乎看不到任何有效的解决手段。市场已经在担忧欧债危机2.0版本的再现,著名的桥水甚至把做空欧洲的头寸扩大至105亿美元。欧洲的衰落似乎难以避免。

而与欧美大概率陷入衰退不同,中国由于在过去不断强调和运用“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因此在世界都陷入印钱狂欢时,只有中国保持了定力,也在当前成了世界较发达经济体中,唯一仍然拥有充足政策工具以应对下行周期的国家。我们拥有非常健康的通胀率以及可以大幅调节的利率、汇率空间。而当前的时点,正是我们开始动用这些储备政策工具的关键节点了。肉眼可见,贷款利率的快速下行,贷款政策的显著放松,以及5月大超预期的社融数据。我们相信,6月的数据会更为爆棚,从银行渠道的反馈信息看,各大国有行都背负了不同程度的加速放贷的“政治任务”。我们看到,我们终于开始慢慢打开了那一直紧闭着的水龙头。考虑到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接下来,我们的经济周期将明确走向美林时钟所指的复苏周期,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生明显的错位,成为了世界资本最好的避风港。


04  在能源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


曾经,气候变化推动了各国进行绿色能源革命的进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层面所驱动的,因此往往达不到人们所预期的发展速度。而俄乌战争的爆发,成了一颗核弹,引爆了大量国家,尤其是一次能源匮乏的国家,对自身能源安全和能源自主可控的严重担忧。这是生存层面的问题,显然比道德层面的驱动力强大得多。它加速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对传统石化能源进行全面替代的需求爆发。比如欧洲,家家户户都在以发了疯似的速度安装户用光伏设备,以应对可能无电取暖的寒冬。这只是整个欧洲状态的一个缩影。而中国在绿色能源革命上,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譬如光伏产业:从规模上看,2020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占比分别为76.0%、96.2%、82.5%和76.1%,其中多晶硅产量约39.6万吨,同比增长15.8%;硅片产量161.4GW,同比增长19.8%。2021年,我国企业/研究机构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已打破纪录11次。其中9次为N型电池技术,2次为P型电池技术,8次为TOPCon 电池技术,3次为HJT电池技术,稳稳掌握世界最领先的光伏技术。欧洲列国想要实现能源转型,只能求助于中国,而美国极尽手段想要打压中国的光伏产业链,却最终发现根本无计可施。到最后为了降低本国通胀,还不得不取消了大量光伏相关的关税——尽管这些关税指向东南亚各国,并不包含中国,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光伏工厂基本都是中国设立的。可以说,我们甚至扼住了某些发达国家未来能源的喉咙,这放在过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再比如,我们看到我们新能源车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我们的造车新势力不断的制造出类似比亚迪“汉”这样的爆款新能源车,对传统欧美车厂的市场份额以惊人的速度进行蚕食。最近几年,我们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正朝着30%快速奔进,明年就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而在这个领域,国产车强到令人发指:在最新公布的5月份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中,前十五名中仅有特斯拉是非国产品牌,且仅仅排在第15位,欧美车型在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角力中,几乎可以说是完败。

能源和汽车市场,在全球是数万亿乃至数十万亿美金市场的巨大市场,而在这场以新替旧的市场变革中,中国显然已经稳稳走在了世界最前列,有极大的概率从中攫取巨额经济利益并实现国力的崛起和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我们认为,这可能也是外资对中国持续看好的核心要素——我们仍有强大的成长潜力。


结论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巴菲特曾说:“投资就是投国运,投资者应当是爱国者”,作为本土投资者,我们坚定看多中国,做多中国;而通过以上种种理性分析,作为趋利避害的国际资本,对于中国的崛起更不可能视而不见。因此,我们也相信,无论从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的角度来看,外资的流入都会继续加强而不是减弱。

在过去四十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治制度上,我们的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环境不断优化,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制度优势得全世界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远超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在应对突发社会问题时。未来,在面对更加不确定的国际局势和持续的疫情冲击时,中国制度优势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经济上,中国GDP已经超过14万亿,占全球比重达17%,稳居世界第二,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更是成为全球第一。以此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指日可待。在军事上,近日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中国具备了独立设计制造航母的能力,曾经在海军装备上的短板已经不复存在,标志着我国海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海军装备的不断扩充、空军歼20等全球领先装备的不断问世,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远超第三名,不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未来,中国的发展需要国际资本的助力,国际资本也需要借助中国的崛起实现收益最大化,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做多中国,买入A股的也将成为世界共识,那么外资在A股市场“买买买”也就不足为奇了。